VINCIWENG
​俗世樂園


文 / 何慶基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文學碩士課程 副教授兼主任
曾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
翁銘邦的三幅攝影作品「街坊遊樂圖」、「盛夏行旅圖」和「美好時光」,都是從高處俯視近乎廟會慶典的景觀,猶如「清明上河圖」的社區風景,人物眾多、活潑生動。後二者所描寫的家庭郊外野餐遊玩景象,由造型以至內容,都相當中產,色彩繽紛的「街坊遊樂圖」,草根平民感覺較強,雖都是經重新組合拼砌,虛擬效果不太鮮明。

驟然而看,「盛夏行旅圖」和「美好時光」令人聯想起十五世紀荷蘭畫者耶罗尼米斯·博斯 (H. Bosch) 的名作「俗世快感樂園」(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遼闊園地,男女老幼,各自遊玩於各種動物之間,是個刻意鋪排的人與自然互動景象,卻沒有明顯的批判性,更沒有博斯的「俗世快感樂園」中那末世宗教的預警。

翁銘邦在色彩、造型的鋪排和控制,顯得相當成熟,細節的處理謹慎而豐富。當中的「街坊遊樂圖」,坊里慶典感覺最強烈。長而窄的畫面,有中國文人卷軸的格式,卻以濃豔色彩取代雅淡。經重新組合安排,處理過的傘子色彩特別鮮明,成為構圖核心,這是個具地方色彩的俗世樂園,背後卻沒隱藏批判性。無論在台灣或是大陸,那「失樂園」—美好園地被扭曲、破壞,甚或被妖魔侵入—都不是鮮見題目。這類作品背後的犬儒、失望,在翁銘邦的作品中並不展現出來。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直接,帶有些微超現實感覺,畫面組織細膩和技巧成熟的卓越作品,走出來的是色彩鮮豔的社群喜悅,也是個純粹視覺喜悅。藝術,可以就是那麼簡單。​
COPYRIGHT 2024 VINCI WENG studio for digital fine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虛、實」、「靜、動」移位的
非線性影像畫面結構​


文 / 翁美娥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所 教授
法國國立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 (INALCO) 美術史博士
當我看到平整地掛在美術館展牆上的銘邦作品時,腦海裡頓時浮現出西洋繪畫史中的自然主義、印象派及超現實主義等三個流派的經典畫作身影。這或許是銘邦曾奠定下穩扎的傳統繪畫與當代創作基礎,才有現今這幾幅令人震憾且嘆為觀止的大型影像作品。銘邦的這系列「享世樂園」個展作品,可說是藉由虛、實、靜、動等氣韻交义叉、組構而成的,畫面架構細膩到毫無半點鬆散、疏忽之處。然而一提到畫面的虛實課題,可讓我馬上聯想到知名畫家梵谷 (VAN GOGH, 1853~1890) 所說的一句話:「我要畫的是眼睛看不到的事物內在本質」。顯而易見地,梵谷完全沈浸於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中,天地萬物就他而言,是一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盡極為虛弱的身、心、靈去感受它們,觸摸它們,但絕不允許自己在創作時用肉眼「再現」它們的外在本相。眾所皆知,眼睛看不見且摸不著的事物就是一種「虛」,睿智的銘邦在畫面處理上實已超越了梵谷所提的繪畫論調,他把眼前所面對的各種事物,以極其敏銳的眼力在霎那間定格,並截取創作時所欲採用的題材,再分散、移位及運用數位影像科技架構出的虛幻空間,這種天衣無縫之虛實相間的作品構圖,簡直讓人無法察覺出它是一個根本不存留於我們真實世界中的虛擬景象。

而他的虛擬世界表現手法卻也是空前絕後的,作品中的景色無論是城鎮或鄉村田野,均是那麼地明亮、剔透且帶有一股靜謐的氣息,至於那些被他刻意規劃、調動的世界各地美景亦適得其所地被安置在二次元的影像裡。簡而言之,即是此時的整個畫面已摒棄了傳統繪畫的精準透視法則及創作準繩。但觀賞者若仔細地欣賞整幅影像作品時,卻又可藉由畫面感受到自然主義畫家柯洛 (COROT, 1796~1875) 畫作的雅緻怡人景色。柯洛一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是他繪畫創作的學習之處,所以一生熱衷於漫步,為的是尋找那自然間可貴的創作靈感。而銘邦也有此類似的創作習性,但他的選項卻是在創作之餘到各國遊歷,為的是見識這些被統合成地球村的各個國家之風土民情,並把它們分門別類地移位至同一個畫面上,使作品彰顯出「烏托邦 (UTOPIA)」的理想國意境,因而觀賞者在觀看他的作品時,總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而那感覺猶如環繞美景的和風及清新的氣息,饒富著「新生命」的初始愛及原創力。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銘邦作品所呈現之興高釆烈和歡欣鼓舞的愉悅氛圍,正映照出他本身所擁有的稚真、樂觀心境。至於影像畫面上那些隨風飄浮的彩球,像似要把世上最好的消息傳揚出去一樣,完全異於超現實畫家馬格利特 (MAGRITTE) 畫作中,一羣頭戴圓形禮帽、身穿黑色大衣從天而降的小人物,他們的表情是那麼地沈默與憂鬱。相反地,在銘邦作品畫面裡的飄掦氣球,所喻表的是在一個無限的空間及有限時間內激發出的真正歡樂。讓觀賞者在看完他精心創作的作品後,內心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實質意義和生存的真正價値,而這也正是世界地球村百姓們的內心渴望及自我正能量的最大顯現。

而銘邦的影像作品之表現形式及高超的數位編修技法,不是一般藉由畫筆來創作的藝術家們可比擬及做得出來的。在此鼓勵他順著這現代精神的創作方式繼續地往前邁進,相信不久的將來,必能跳脫出現今既有的創作框架,譲費盡心思所創作出的每幅影像作品皆能脫𩓙而出,且展現出更高層次的藝術水平,繼而在國際當代影像藝壇闖出一片天並佔一席之地。​
穿梭虛實、隱喻古今的奇幻俗世樂園​


文 / 龔詩文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副教授
日本大阪大學 藝術學講座博士
近年,當代風景、世俗題材、現代攝影以及影像拼貼的基礎之上,翁銘邦揹著相機,漫遊各地,透過鏡頭與數位後製,陸續推出色彩飽和、光鮮亮麗、似假還真、喧囂歡愉的「享世樂園」系列影像作品。

他早年專研水墨,熟知中國繪畫的多點透視空間,包含中堂鼎立的巨碑式構成,以及橫長卷軸的蜿蜒敘述。無論縱長或是橫寬,都是刻意壓縮的狹長畫面,彷彿古典繪畫的山水語境,然而其上卻是拼貼歡樂題材的當代生活風景,整體顯得矛盾與衝突之後的虛幻與驚奇,令人嘖嘖讚嘆之餘,逐步引領觀者,走入藝術家所精心佈置的奇幻樂園當中。

​誠如「盛夏行旅圖」,乃是巨碑式山水的高聳構圖,令人想起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然而這掛軸聳立的畫面之上,藝術家擷取亞熱帶台灣的翠綠山林,其上盡是明亮著衣的現代人群,優游漫步於樹林與草茵之間,神情一派輕鬆。值得注意的是,人群之間不時穿插仙鶴、群鹿與牛馬走獸,使得仙鶴所表徵的出世仙境山水混雜人間喧囂,營造出虛實並列、穿梭古今的當代情境,宛若世俗化的現代版之仙境山水。至於「海角樂園圖」,則是橫長敘述的卷軸式構圖,充滿南宋夏圭的〈溪山清遠圖〉的靈活趣味。取材自台灣東海岸的石梯坪崎嶇巨岩,由於長年飽受海浪侵蝕,其上佈滿神秘紋理,彷彿傳統山水畫的皴法筆意,隱含東方美學底蘊。然而,原本荒蕪不毛的海角一隅之上,竟是滿滿的野餐人群與樂遊行列,尤其冉冉上升的巨大彩色熱氣球,以及徐徐下降的飛行傘,更將歡樂氣氛衝向巔峰,十足張揚藝術家所欲擬造的夢幻樂園意象。

總之,翁銘邦的〈享世樂園〉系列作品,善用中國繪畫的空間構圖與觀看方式,結合當代風景與世俗題材,運用高階成像攝影與影像後製技術,透過編導式手法,有意無意之間,模擬傳統繪畫的形式與內容,暗示東方傳統畫意之餘,大膽經營當代世俗題材,追求人物歡愉場面,營造出似假還真的樂園意象,可謂穿梭虛實、隱喻古今的奇幻樂園。